股价创新高!利润高增、估值处底部分析师看好这些保险股股票推荐官网_今日牛股+明日潜力股全解析_短线+长线策略每日更新
2025-11-17股票推荐,今日牛股,短线股票推荐,明日股票推荐,热门板块分析/每日精选A股潜力牛股,覆盖短线爆发股与长线价值股,附技术图形、资金动向与题材热点分析,助您提前抓住风口,精准进场!
前三季度上市险企业绩普增,估值修复空间被看好,中信保诚扭亏为盈,分析师推荐龙头险企。
今年前三季度,大型上市险企普遍业绩大增,非上市公司中信保诚人寿同样交出亮丽三季报,净利润成功扭亏为盈,偿付率等指标持续改善。在险企深化渠道改革、养老金融需求增长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,分析师们普遍看好头部险企的投资价值。
在保险行业改革红利释放、人口老龄化深化、股市走出慢牛行情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,A股5家上市保险公司均交出亮丽三季报。据Wind数据,2025年前三季度,5家险企营业收入总计23739.81亿元,比2024年同期的20896.59亿元增长了13.6%;归母净利润合计4260.39亿元,同比增长33.54%。在单季表现上,5家险企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合计2478.47亿元,同比增长68.34%。
在单家公司中,中国人寿(601628.SH)前三季度以1678.04亿元的归母净利润位列榜首,同比增速达60.5%;中国平安(601318.SH)的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328.56亿元,同比增长11.5%;中国人保(601319.SH)、中国太保(601601.SH)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8.22亿元、457亿元,同比增长28.9%、19.3%;新华保险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328.57亿元,同比增长58.9%。
出色的业绩表现为险企的股价和估值修复奠定基础,今年初至11月12日,5大险企的股价均实现上涨。其中,新华保险以44%的涨幅领跑,排在其后的是中国平安,阶段涨幅为19.2%,中国人寿以8.2%涨幅垫底。在总市值方面,中国人寿、中国平安分别以1.1万亿元、1.05万亿元的市值规模位列险企前两席,市值排名在A股分别为10名、12名。
值得一提的是,监管红利仍在进一步释放。继今年初中央金融办、证监会、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《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》,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3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,以引导保险公司加大A股投资力度之后,财政部在今年7月印发《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》,推动险资全面建立3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,新考核体系自2025年度绩效评价起开始实施。此举有利于险企克服短期交易冲动、提升权益资产配置比例。加之2026年新会计准则在保险行业全面实施,将进一步推动险企提高FVOCI(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)项下的股票配置。
除了上市险企,非上市险企也取得亮眼业绩表现。据中信保诚人寿第三季度偿付能力季度报告,其前三季度保险业务收入累计达278.3亿元,同比增长17%,第三季度实现保险业务收入89.8亿元;前三季度累计净利润达31.4亿元,其中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21.1亿元,相较于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扭亏为盈,且保险业务收入、净资产等核心指标持续改善。截至9月末,中信保诚人寿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15%、110%,高于监管要求。
对于今年业绩高增长,中信保诚人寿党委书记、总经理常戈今年9月表示,核心在于公司坚守行业经营规律及政策导向,深化改革创新,强化资产负债联动管理,积极推动产品结构优化转型、持续推动浮动收益型及养老产品销售,推动三大渠道深化改革创新、银保渠道联手中信银行推动深度融合式协同模式,取得较好成效。
联合资信今年9月末发布的《季度跟踪评级公告》显示,2025年上半年,中信保诚人寿的“产品结构持续转型升级,加大分红险业务拓展力度,原保险保费收入及规模保费同比均有所提升。随着新准则的实施,盈利水平回升”。
企查查显示,今年4月,中信保诚人寿注册资本从48.6亿元增至73.6亿元,新增的25亿元注册资本确保了中信保诚人寿开展业务和抵御风险的要求。中诚信国际在最新的《跟踪评级信息公告》中指出,受25亿元增资完成、保单未来盈余增加、准备金折现率下行导致准备金增提等因素的影响,中信保诚人寿的实际资本有所增长,最低资本亦有所增长。
据Wind数据,增资后中信保诚人寿的注册资本全行业排名从70名左右跃升到50名以内,寿险行业排名跃居至40名左右。
近年来,中信集团明确了“深耕五大板块、构建五大平台、突出三大抓手”的“五五三”战略,保险作为集团的核心业务之一,与银行、证券、信托、资管一道,被并列为集团五大细分领域。在今年10月的“中信保诚2025未来大会”上,中信集团党委委员、副总经理曾琪表示,养老金融是寿险行业的主阵地,中信将围绕做好“养老金融”文章,立足客户全生命周期需求,聚焦“康、养、育、富”四大核心领域,构建养老金融综合服务体系,支持中信保诚人寿推动保险与康养生态深度融合。
在投资端,稳健的资产结构是确保业绩和资本质量的关键,特别是在AH股走出慢牛行情的背景下,股权投资成为影响险企业绩的关键因素。据企业年报、企查查数据,中信保诚人寿投资了大量优秀上市公司的股权,比如公司是中国光大控股(的二股东,持股比例9%。今年以来,光大控股股价震荡上涨,股价从今年4月上旬的3.638港元的低点启动,9月下旬时曾达13.240港元,全年涨幅达78.5%。光大控股股价的持续上涨,让中信保诚人寿的持股市值得到了大幅提升。
“中信保诚人寿落实中长期资金入市要求,在监管和风险约束下稳步加大投资规模。”常戈表示,一是强化战略资产配置工作,加大OCI(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)类高股息股票配置,坚定践行价值投资;二是借力股东优势,与中信金控、保诚集团共享全球投研资源,打造公开市场核心投研能力;三是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,适当放宽收益目标跟踪和当期收益考核,加大长周期考核权重,引导投资行为向长期价值聚焦。
除了业绩稳健、分红较高的金融股,科技股也是当前AH股投资的又一主线。中信保诚人寿也适度加大科技股的配置力度,比如三季度关联交易报告显示,中信保诚人寿在今年7月18日买入了1824万元西部超导(688122.SH)股票。买入以来,西部超导股价持续上涨,最高曾涨至90元左右。
展望未来,分析师们普遍认为保险股仍有上涨空间。比如东吴证券非银分析师孙婷认为,“2014年以来保险板块共计有5次典型上涨行情,可以看到股市上涨是最直接、最有效的短期催化因素,而利率走势和负债端表现是产生板块超额收益的关键。此外,2023年以来保险股股价走势与当期业绩表现相关性提升,特别是在报告披露期利润高增长的情况下更容易催化行情”,因此对保险行业给出“增持”评级。
具体到相关企业,方正证券金融分析师许旖珊、林宇轩、贾舒雅在11月6日的研报中表示,强烈推荐业绩弹性显著、资产负债匹配持续优化的新华保险,高股息、基本面持续改善的中国平安,基数较低且基本面持续改善的中国太平,资产负债匹配和经营稳健的友邦保险,以及业绩改善的中国人寿、中国人保、中国太保、中国财险。
在股价预期上,招银国际分析师Nika MA于11月3日对中国人寿H股(2628.HK)给出了31港元的目标价。目前中国人寿H股最新价为28港元,较Nika MA给出的目标价仍有约10%的涨幅;Nika MA对中国平安H股(2318.HK)给出的目标价是75港元,目前中国平安H股60.9港元,较目标价有较大上涨空间。
自阳光保险(6963.HK)于2022年末登陆港股后,AH市场再无新增险企IPO。目前,一级市场上仍有多家经营稳健、业绩保持增长的险企存在上市需求,比如长城人寿在2021年曾表示,希望到2025年总资产过千亿、营收超过300亿元,“具备上市条件”。企查查显示,长城人寿2024年营收265.8亿元,总资产1382.5亿元,2025年上半年营收131.7亿元。随着保险股估值持续修复,险企融资窗口将逐步打开,部分优秀险企未来有望登陆港股。


